close







頸椎椎間盤突出症/頸椎退化性關節炎/頸椎小面關節疾患者


     


       


頸椎是由脊椎骨,骨間的椎間盤(intervetrbral disc),和附近的韌帶(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脊間韌帶和脊上韌帶)等構造所組成。而前後各有不同脊椎動脈提供附近的血液供應。在脊椎間孔則有脊椎神經根從後方延伸出來,掌管身體各部位的感覺和運動功能。而頸椎退化症,是只因頸椎退化性病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狹窄或變形,壓迫相關的脊髓或神經根,而造成其結構或功能性損傷的一種病理狀態。


 


頸椎的棘間韌帶通常支持力較弱,因此只要是過度使用,例如以頭頸部負重,或反覆的轉頭、抬頭,或是長期姿勢不當,例如長時間低頭看書或電腦螢幕,或開車時不自主把脖子往前伸,以及長時間側頭以同一方向看電腦螢幕等,都很容易引起後頸韌帶所承受的壓力增加。頸部韌帶在長期處於拉常緊張狀態下,日子久了便會產生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發炎,造成沾黏退化性病變,更進一步便引起頸部脊椎骨的不穩定甚至滑脫。而長期頸椎壓力大的情況下,頸部椎間盤的突出而壓迫神經根(手脹麻)。


另外有一部份的患者曾有過乘坐車輛被追撞時,頸部在慣性衝擊下,有快速的屈曲和伸展的動做出現,造成之後的頸部疼痛,醫學上稱之為{頸部揮鞭症候群}


 


頸部退化性關節炎一般的早期症狀後頸部痠痛僵硬感,隨著時間過去,有的患者在活動脖子時會有喀拉的聲響,還有頸部及附近肩膀肌肉群的肌肉痠痛表現。有時會有清晨起來後發現頸部疼痛有活動度受限,若是嚴重者連刷牙洗臉等輕微動作都會引發頸部疼痛,一般稱之為落枕,醫學上叫做{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其實,{落枕}是頸部的肌肉群為了防範相關的組織進一不傷害,而形成的保護性收縮,發生的原因可能為以下三種:



1.睡姿不正確或一般坐姿、站姿長期不良,致使頸部長期間處於偏轉(導致脊椎偏位)的姿勢而引起,如使用過高、過低或太硬的枕頭或趴睡等等。




2.睡眠時頸部處於溫差大的環境下,如吹冷氣或是天氣較涼,頸部處於較涼的物體上,引起頸部肌肉收縮精鑾等。

 


3.因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引起頸部周圍肌肉群輕微的發炎,且處在肌肉循環較差的情形下,維持固定的姿勢時間過長引起。


 


若引發痠麻疼痛感會傳到肩膀甚至手肘指尖,則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頸椎神經根壓迫症。若只有抬頭轉頭時肩背部固定點的酸麻痛,則可能是頸部小關節面關節疾患所引起。由於肩背部此類症狀剛開始發生多以肩背部或背中部(俗稱膏肓)的不確定疼痛點來表現,所以對於背中部局部的治療往往無效,因此一般也有{膏肓痛難醫治}的錯誤觀念。


 


檢查方式


詢問病史的了解配合西式理學檢查、動作測試,還有加上X光的攝影、肌電圖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的造影等。


 


藥物治療


非類固醇類抗炎劑、肌肉鬆弛劑、肌痛點B12注射。


 


復健治療


預防頸椎神經根病變,必須保持正確的頸部姿勢,避免長期低頭的錯誤姿勢,坐姿時下巴保持內收姿勢。另外也可以使用肌內效貼部以提供適當的支持力並且轉移壓力大的疼痛點。睡眠時也可自行使用捲成棒狀的毛巾墊於頸部下方或頸椎保護枕(請參考枕頭及床墊的文章)讓頸部給予支撐。復健時能夠接受專業的西式徒手整治技術在配合作做頸部穩定肌群牽拉伸展操,可以讓效果加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捷安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